
藏品名稱:白釉剔劃花牡丹紋梅瓶
年代:宋代(960年——1279年)
規格:高48cm
窯口:河南當陽峪窯
梅瓶是中國古代陶瓷中的一種經典器形,始創于唐代,到宋遼時期開始大范圍流行。其特征為小口,短頸,豐肩,肩下漸收斂,圈足。梅瓶是古代用作盛酒的生活器,又因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。在宋代,梅瓶又稱“經瓶”,與皇家“講筵”制度有關。
白釉剔劃花牡丹紋梅瓶是開封大學大觀藝術博物館的重要藏品之一。此瓶身通體施白釉,共裝飾有五層紋飾。肩部為覆蓮紋,腹部裝飾以纏枝牡丹紋,足部為仰蓮紋。腹部上下分別在兩道弦紋之間劃出二方連續花瓣紋。在制作方法上,此瓶將剔、劃花工藝巧妙結合。瓶身表層著白色化妝土,待瓷坯半干時,先采用剔花工藝,大刀闊斧的將花紋輪廓以外的底子去掉,其余露出黑褐色胎底,展現出半浮雕效果。再用劃花工藝,細致勾畫出梅瓶腹部牡丹花內部的花蕊和葉脈。最后罩以透明釉,入窯燒制而成。
白釉剔、劃花工藝最早由北宋早期的磁州窯所采用,其來源是模仿金銀器中的鎏金技法。北宋后期,剔、劃花工藝成為北方最推崇流行的瓷器裝飾技法之一,幾乎是生產化妝瓷的北方窯場都采用過這種裝飾手法。
此梅瓶整體造型端莊秀麗,剔花線條遒勁有力,劃花細膩流暢,圖案豐富靈動。在黑褐色胎底的襯托下,白色花紋裝飾顯得充滿生機,使梅瓶呈現出樸拙清雅的風姿,當屬宋代河南窯瓷器中的精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