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2021年開封大學職業教育活動周活動——每日一品《陶模“四喜娃”》賞析 |
|
藏品名稱:陶模“四喜娃” 年代:宋代(960年——1279年) 尺寸:直徑3cm,厚2cm 宋代陶模是由中國古代七夕節的“磨喝樂”風俗演化而來的民俗器物。雖然其只有方寸大小,但內容豐富、題材廣泛、工藝精湛、造型獨特,是宋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。 “四喜娃”是中國傳統民間吉祥圖案重要代表之一,它反映了中國傳統手工藝人的巧妙心思及精湛技藝。此枚陶模中,兩童子的造型被有意設計成較為規則的圓形,并運用了對稱、反復等造型手法,以共用形的方式,使視覺中的童子形成兩兩相對、或坐或趴、你中有我、靜中有動的特殊效果。“四喜娃”的造型語言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中“久旱逢甘霖、他鄉遇故知、洞房花燭夜、金榜題名時”的“人生四喜”含義,表達了古人“重生貴和”、“美善相樂”、“多子多福”的美好愿望。 根據有關資料,“四喜”的形象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。宋代以后,這種形象發展得更加完善和成熟。“四喜”因其別出新意的造型方式,吉祥美好的內在寓意,成為中國古代普遍流行的一種民俗文化樣式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