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訊 5月18日,國際博物館日之際,大觀博物館召開工作推進會。此次會議圍繞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“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”展開,深入探討和規劃博物館在教育和研究領域的未來發展。
會上,魏躍進教授首先回顧了大觀博物館的近兩年的建設成果。大觀博物館自2015年成立以來,在學校黨政和各部門的鼎力支持下,博物館始終秉持“藏品立館,學術強館,文化傳承,服務社會”的理念,致力于打造一個集博物、教學、科研與文化傳承于一體的文化高地。大觀博物館建設已見成效:一是面向社會公眾,大觀博物館開展社科普及教育,被認定為河南省社科普及基地、開封市社科普及基地。二是面向高校人才培養,大觀博物館與院部、專業合作,開展專業課進博物館活動;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,共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基地。三是加強宋代陶模研究與學術交流,與河南大學美術學院合作項目《宋代陶模藝術與民俗文化研究》立項河南省興文化工程項目。四是與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、宋代陶模研究所、河南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合作,搭建文化傳承與創新育人平臺,為河南省及開封市的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提供服務。五是注重成果宣傳與推廣,博物館與央視新媒體合作,錄制由敬一丹主持的《博物館9分鐘》節目。目前,實體館參觀人數達20萬余人次,網絡博物館點擊率43萬余人次。
魏躍進教授指出,作為重要的文化教育機構,博物館應當肩負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。通過舉辦各類活動,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、認識文化,激發人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。在今年國際博物館日期間,大觀博物館策劃推出“宋代陶模里的人生四喜”微視頻,視頻登上《學習強國》平臺,促進了宋代陶模研究成果的推廣。魏躍進教授進一步還強調了博物館在科學研究方面的作用。他表示,博物館應當依托豐富的館藏資源,開展深入的科學研究,推動學術創新,為相關學科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與會工作人員圍繞“博物館致力于教育和研究”的主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。大家一致認為,未來大觀博物館應當繼續加強教育和研究功能的建設,推動博物館事業的持續發展。
最后,會議對大觀博物館下一步的工作進行了部署。一是進一步提質促建,提升改善展覽效果,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文化體驗;二是對接高校人才培養,為職業技能證書培訓等項目提供服務;三是持續深化館內文物研究,推進《宋代陶模范圖鑒》書稿的出版。
此次工作推進會的召開,為大觀博物館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,也為博物館在教育和研究領域的工作注入了新的動力。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,大觀博物館一定能夠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、推動學術創新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。